如何快升QQ农场经验
一、如何快升QQ农场经验
农场中如何升级加经验:
1、完成新手任务,即可得到相应的经验奖励
2、帮好友除草,杀虫,浇地每一项一次都可得到2点经验,当天加300经验封项 。
*
播种: 经验+2 ,无上限;
翻土: 经验+2,无上限;
除草、除虫、浇水:每次经验+2(包括给自己和好友),当天上限150次,300点经验;
收获: 经验在下面“各阶段时间及其收获经验”中,无上限。
3、买房屋等装饰品可以加相应的经验。
购买装饰品(有效期30天)增加经验:
背景(价格/经验): 房子(价格/经验)
春日风车14499/288 ; 绿顶小木屋9999/200 ;
圣诞背景21999/432 ; 圣诞小屋 14999/300 ;
春暖花开25999/518 ; 春意小木屋17999/360 ;
春节快乐16888/346 ; 春节小瓦房11888/240 ;
木栅栏(价格/经验): 狗窝(价格/经验):
爱心木栅栏5999/120 ; 木制小狗窝4999/96;
圣诞节栅栏8999/180 ; 圣诞节狗窝7199/144;
积木白栅栏10999/216; 绿色木狗窝8888/173 ;
春节石头围墙7188/144 ; 春节小狗窝5888/115 。
4、开通黄钻后,每天会有相应的经验赠送。
5、每升一级会有相应的经验赠送。
6、可以种萝卜等收益较快的水果,这样会提高种收频率,增加经验值的获得。
7、利用化肥进行催熟,可以提前收获,即可更快的得到经验值。
*
二、怎样增加QQ校友中抢摊大战的资金了?
游戏简介:
在抢摊大战游戏中,你可以通过把生意摆在别人的私家摊位上来赚钱,换取更酷更高级的生意、房子如果你不把你经营的生意找摊位摆下,那么你将属于流动摊贩,需要向go-vern-ment支付每小时10块钱的城市管理费(超过1小时不满2小时按1小时计算,每次最多扣24小时
赚钱:
1. 把生意摆在别人的私家摊位上,每分钟赚取1块钱的收入,连续摆满 12 小时后不再添加收入
2. 当你把生意摆到其他摊位后,你才能拿到这次摆摊的收入
3. 如果你的私家摊位摆了别人的生意,你可以给他罚款,罚金为该生意这次摆摊的收入房子和摊位:
1. 每个开通游戏的人都会有一个小木屋,每个小木屋有 3 个摊位,包括 2个私家摊位和 1 个爱心摊位
2. 爱心摊位:生意摆在爱心摊位上,没有被罚款的危险;一个爱心摊位只能连续摆摊12小时,超过12小时将被自动挪走(而摆在爱心摊位赚取的收入将会捐给校友社区虚拟基金会)
摆摊:
1. 你可以把生意摆在任意一个好友的空摊位上来赚取收入,但你最好赶在屋子主人回家之前将生意挪走
2. 你可以把生意摆在爱心摊位上来奉献你的爱心,为表彰你的行为,你的爱心值也会随之增加(爱心值=摆摊小时值)
3. 一旦生意摆在某个摊位上,15分钟内不能主动将其挪走
4. 不能连续两次把同一门生意摆在同一间房子罚款:
1. 你可以对违章摆在自己私家摊位上的生意罚款并赚取罚金,罚金为这次摆摊的收入
集市:1. 等赚了钱,你可以到集市承包经营更酷更高级的生意,这样你赚的钱会越来越多(每个人最多可以经营 10 门生意)
2. 等积蓄丰足了,你也可以把小木屋淘汰掉,给自己购买一套豪华私人别墅(每个人最多只能拥有一套房子)
特别注释:1. 除了开通时系统赠送的旧书摊生意,以后每承包一门新的生意是有租期限制的。(目前现在上市的生意,有效期统统都是一个月。因此在你承包了一门新的生意,你需要把它摆出去。
三、给一篇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500
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庄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数十户人家,他们大都姓秦,因此该村也叫秦人村。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进洞避乱的古代秦人的后裔?没有谁去做具体的考证,反正一个“秦”字贯古今,他们的衣食住行习俗确实与当今现代社会风尚有许多不同。 衣: 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料全为家织土布。各家备有纺车、织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兰或灰或紫的颜色。衣裳多为自家制做,将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针一线用手工连缀。也有上门做衣的裁缝,一个灰包,几根针,几络线,一双形似当今带把小铝锅的生铁熨斗就是他们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样是男为封襟衣。女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裤子全为大折裆裤,4尺大的裤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带。如今,村里年轻人的服式与洞外人的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不少老年人仍穿着对襟衣,大件衣,折裆裤。不过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纺土织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选。去村里走走,仍可寻见木制的纺车和织机。虽然这些都闲置不再用,但也展示着历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缝纫机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缝。 食:当然是主食大米,与洞外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这里所指的“食”,是专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里的村民们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风车。碟子圆形,有上下两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间有一硬木轴,上扇绕木轴在下扇上转动。上下两扇磨擦的面有规则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以为齿,齿缝间用黄土夯紧将齿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将壳肃去粗壳。用碟子加工时将稻壳堆在上扇盛壳的容斗内,以人力推动上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磨擦,从上下礧面的缝隙间洒下去了粗壳的糙米。糙米再经过石碓加工便成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确实有的村民原来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们(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质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篱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独立,确是“鸡犬两相闻”。屋内存设简陋,石板木块是凳,木板相拼为床,葫芦(俗称芦瓜)剖开成瓢,砖头砌垒即灶。如今茅屋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墙,仍具古代遗风。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视机、电冰箱,那剖开的芦瓜瓢却一脉相沿。 行:秦人村虽紧临国道,但村里不通公路,在田园上纵横交织的是阡陌交通田园上的这些阡陌并非说优于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确也有它的优点。它透着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湿气,赤脚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温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脉膊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