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浇注孔桩时碰到溶洞,混凝土用量增加的问题!
一、关于浇注孔桩时碰到溶洞,混凝土用量增加的问题!
其实施工单位并没有乱说话,这个1.3实际上是灌注桩的充盈系数;充盈系数一般用于地下工程的冲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也可用于人工挖孔桩。用来指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实际浇筑的混凝土数量(立方米)与按桩孔计算的所需混凝土数量之比。 一般为1.05~1.1,在软土中为1.2~1.3,在一些砂层中甚至超过1.3。具体数值相关定额中有规定。其实再打桩之前应该有勘察单位的地质勘探报告的,如果在地质勘探报告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有溶洞的话该区域出现溶洞的几率几乎是微乎其微,如果施工单位说这个是遇到溶洞,说明施工单位有一点点外行了;再如果施工单位在实际已经加充盈系数的条件下再加1.3,那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因为地质勘探报告上并没有提及溶洞,即使赶得很巧碰到了溶洞也只是有个别碰到而已不可能所有砼量乘1.3。(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你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我们这边所有的灌注桩都有这个系数。
二、溶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作用。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肇庆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如果含量较大,则这种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业用水,因它在锅炉中受热分解会形成锅垢,造成导热不良,浪费燃料,甚至酿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饮用,如长期饮用,会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用硬水洗涤衣物,洗涤效果差。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三、请教大家,准备明天从西安自驾游去柞水溶洞,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顺路一起逛逛的啊?
凤凰古镇,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四、柞水溶洞好玩吗
柞水溶洞还不错的,适合五一前后去玩。从西安城南客运站乘车至柞水县,然后换乘柞水到柞水溶洞的客车,交通比较方便。